不管什么进气口,都可以看到,并不会和机身连接,而是隔开一定距离,再额外增加一个板子,这个板子的作用,就是附面层隔离。

        机身表面会和空气摩擦,导致空气减速,所以,机身蒙皮上的空气流速,和机身外面的空气流速是不一样的,紧贴着机身表面的那一层空气,流速都会降低到零!这种空气直接进入进气道,就会导致严重问题,甚至会让发动机停车,流速为零的空气,压根就进不到进气道啊!

        所以,得和蒙皮隔开,单独设计一个附面层隔离板。

        对于高速飞行的战机来说,随着速度的增加,进气口调节到最小,可能进气量还是多了,这种时候,进气口还得增加放气系统,歼八两侧进气口后方,就有专门的放气活门。

        这样,调节机构、附面层隔离板,放气系统等等都是飞机进气口设计所必须的!这些,也都会增加飞机的重量!

        对大飞机来说,这无所谓,但是对小飞机来说,这点重量,必须得斤斤计较!

        九十年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如何取消掉这些机构,研究的结果就是DSI鼓包式进气口,学名则是三维鼓包式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

        这个鼓包就是一个压缩棉,增加压力分布,将附面层的空气推离进气道,就不用怕附面层的空气,尤其是速度减小为零的那些空气对进气口的干扰了。

        由于采用了锥形流的乘波体设计,总压恢复较高,加上不需要各种辅助结构,可以降低几百公斤的重量!

        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而且还隐身,毕竟这个鼓包能更好地挡住里面的发动机叶片!

        但是,这东西可不一般,设计的时候,需要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精心设计三维压缩面和进气口,同时,在生产的时候,这个外形也必须要高精度,稍稍有差池,效果就全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