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治公羊,古文治礼记。一者尊孔子,一者尊文王。一者高居庙堂,一者遍布乡野。”卢植想了想,将两者的区别用十分简练的话语讲了出来。

        刘辩恍然大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指的就是公羊传,武帝需要公羊春秋里的大复仇理论来完成对匈奴的思想动员,那么在惯性的引导下,治公羊的儒生自然能够有更多机会踏入朝庭。

        “我听闻北海有一名士名曰郑玄,不知是所治何经?”刘辩随后有些好奇的问道。

        “治《礼记》,与臣一同在马师下学习,也就是臣的师兄。”卢植回道。

        “那蔡邕呢?”刘辩接着问道。

        他知道蔡邕也是大儒,更重要的是蔡邕有一个女儿名叫蔡琰蔡文姬,本为蔡昭姬,为了避讳司马昭改为蔡文姬。

        “蔡邕师从故太尉胡广,治公羊。”卢植耐心的回答了刘辩的问题。

        “听闻蔡邕的琴艺的书法乃是双绝?”刘辩接着求证。

        “然也,天下少有人能及。”卢植点头说道。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蔡邕的琴艺和书法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卢植并没有因为门户之见而去贬低蔡邕。

        “不知蔡邕如今身处何方?”刘辩笑着问道。

        卢植心中一沉,这小子该不会转投蔡邕门下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