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有高拱告诫,苏泽也很少会直接和高拱商议,很多时候高拱都是在内阁第一次见到苏泽的奏疏。
这在大明官场上是很少见的。
除非重臣一级的官员,大部分官员议论国事,都会先和师长商议。
这倒也不能都归于党同伐异,而是大部分年轻官员距离上层远,想法会比较片面,而提出来的方案也会比较理想化。
请师长把关,更类似于学徒在出师之前,需要师傅的指导。
高拱说道:
“你素来谋定而后动,我对你是最放心的。内阁几位阁臣,也都会支持你的奏疏。”
“想必勋臣那边你也有把握了吧?”
苏泽微微点头。
定国公徐文壁,是苏泽的老相识了,这点修宅子的钱,对于定国公来说也只是一笔小钱,而且还能加固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成国公朱时泰刚刚嗣位,这时候正是在皇帝面前刷好感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