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有水平,颜钧一看就是自己前弟子的手笔。

        何心隐指出,漕运已经不是一家独大的时候了,现在民间已经有很多商人用海输在南北之间运输物资了。

        漕运沿岸的城市,如果不能提升漕运效率,减少漕运损耗,那迟早一天会被海运取代。

        《新君子报》的立场就保守多了,是两个都反对。

        反对潘季驯的理由,是春耕在即,如果这个时候修黄河会影响今年的收成,提出的还是徭役害民的说法。

        反对泇运河的理由也是一样的,同样是劳民伤财。

        《商报》就要纯粹多了,基本上都是商业上的分析,主要聚焦于泇运河会对原本运河沿岸的城市有什么影响,也提到了海运和漕运成本的问题。

        《商报》也报道,现在京师的毛线、棉花等商品,都用海船运输南下。

        南方的茶叶、丝绸、瓷器,也更愿意用海运来输送。

        海运成本低,速度快的优势,已经被商人重视,而随着海运的发展,大明的商贸往来也更加频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