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奏疏相比第一份奏疏,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将前一份奏疏中,由内帑和兵部出钱,改为向勋臣募资的办法。
“臣夙夜焦思,欲为国家分忧。窃见勋臣世受国恩,代守疆土,簪缨之族,弓马传家。今值朝廷育才盛举,正其报效之秋也。故斗胆陈请,仿民间兴学义捐之例,许臣向在京勋贵募赀,以济工用:”
当然,向勋臣募资,也不仅仅限于钱财。
苏泽写道:
“凡勋臣府第,愿输助武监营建者,无论家藏兵书战策、可用之战马、精良器械或银钱资材,皆可充为官产,估值折算。”
让勋臣出钱,自然要有好处,苏泽叹息一声,奏疏上写道:
“依所输物值多寡,颁予武监入学签筹。”
“持签筹者,为子弟谋取武监之资格,勋臣若无子弟可用,亦可用于保荐入监。”
苏泽本来也不想要开这个口子的。
这等于给了勋臣入学名额,这是有悖于苏泽军官团体平民化的初衷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