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赵贞吉这些在朝的信徒,在治学态度上日益保守,开始向阳明心学甚至程朱理学靠拢。

        赵贞吉推崇的泰州学派,主张的是“敬”。

        主张在日用之道中,收敛自我,在“克己”这个前提下入世。

        但是在何心隐看来,这一套不过是宋儒克己复礼那一套换皮,根本就不是王泰州的初衷了。

        甚至在泰州学派中,在世师徒也有分歧。

        比如何心隐的师父颜钧还在世,颜钧提倡“友”,热衷于在地方上发展结社。

        何心隐早期也搞过结社,甚至拿自己宗族做过社会实践,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何心隐也改变了思路。

        一名年轻的儒生说道:

        “何师,我们这次是来营救梁师的。”

        接着儒生又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