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士儋召集礼部官员,让他们通知山东、山西和顺天府的学政官员,举荐功臣子弟、早慧聪颖的蒙童,来国子监读书。
这一套寻找神童的制度,其实大明早就有了。
明代初期就有地方官员举荐“翰林院秀才”的制度。
大明著名的神童李东阳,从小就有神童之名,被皇帝召入宫中,赐“翰林院秀才”的身份。
大明朝对于神童非常的推崇,认为这是国家文教昌盛,上天赐予大明人才的祥瑞。
等到了嘉靖年间,这项制度逐渐崩坏,各地都会想办法搜罗一些所谓的神童送到京师,冒充祥瑞来取悦皇帝。
嘉靖皇帝废止了这个制度,从嘉靖朝之后,大明“神童井喷”的情况就一下子消失了。
礼部官员听说,苏泽又要搞什么神童举,他们就本能的反对。
甚至有的官员认为苏泽搞这个国子监预科,就是为了搜罗神童在诈称祥瑞,阿谀奉承皇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