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仙闻言,却是反而向这宋押司介绍道:“菱湖,也叫后湖,是咱们江宁当地的民间说法,每年可产菱角四万多担,因此得名,不过官方名称是蒋陵湖,也叫练湖,道教称其为真武湖。”

        “此湖隶属于上元县,位于江宁城城墙以北不足二里,周长二十二里,但即使是最深处,也仅有一丈多深而已,唐朝时,此湖曾为神策军练兵之所在,南唐时也曾有水师在这里训练,不过本朝之后,却是始终没怎么修,以至于此湖几乎全都被淤泥所淤堵。”

        “唐代时,此湖水深两丈八,勾连九条河道,如今,最深不过一丈二,只剩下了三条河道与之相连,正是因此,如今菱湖周边极易洪涝,十年里至少有两年要发水,说白了,湖里泥浆太厚,自然就蓄不住水了。”

        “况且水浅必生蚊虫,蚊虫多则必生疟疾,我记得庆历五年时咱们江宁大疫,菱湖沿岸户殒十之三四,没错吧。”

        宋押司皱眉:“这和……咱们谈的这个公田,又有什么关系。”

        “我打算以工代钱,请咱们江宁附近的豪右,形势户,乃至于无田佃农,一同来出力修缮菱湖,取其湖底之泥,堆于湖西荒滩,先用磊土做一个底宽五米,顶宽两米,高三米左右的一个堤坝,然后咱们再将泥堆上去,让民富用这湖底的泥来跟我换钱,每一缸的湖泥,按一贯钱来算,给票不给钱,再用这些票来兑换我新搞出来的这一千亩的公田,押司以为可行否?”

        “而这些淤泥堆在堤坝之上,不但可以疏浚菱湖,减少水涝灾害,用不了多久,这些湖泥本身也能使荒滩变成良田,如果计划顺利的话,一千顷的公田可以分,给真正有需要,也有能力的人,此事自然少不了咱们本地的形势户、豪右、乃至富户来出面牵头,自然也能得田,还治了水患,甚至在完工之后还能重新堆出至少六千亩的新田,作为公田。”

        “此法,我已经和元府君,还有王公都商议过了,明日,我们便打算乘小船去菱湖上再考察一番此湖水文,宋押司要不,一起?您觉得我的这个想法如何?可行么?”

        那宋押司见鬼一样的望着王小仙,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半天都没有合上。

        “你,你,这,这得多大的工程量?此事早有人算过,非得发民夫十万,一年以上的时间方可完工,你,你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用不了那么多,发民两万,四十天足以完工,我已经有了完整的工程计划了。诶?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有人算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