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军统的安排行动,一旦他们被捕,自己必定暴露,而暴露之后只有两条路,投降,或者被折磨至死。
“必须有自己的身份才行。”他下定决心,转身走向英租界的方向走去。
抗战爆发后,英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支持民国,但也算做了一件人道的事,那就“开放租界,接纳难民”所以,只要有这张“韩二愣”的正规身份证明,无论英租界,还是法租界,都是可以进入的!
那个时代的身份证明,就一张纸盖着公章的纸,根本没有照片!
想想也是,连饭都吃不上年代,谁有钱去照相啊,再说全国有几家照相馆啊,除了金陵、魔都等一些大城市,普通的县里根本连一家照相馆都没有,哪来的照片啊!
而进入英租界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好歹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加高中三年,从小学开始接触的就是英语,十几年下来虽然并没有什么英语环境,但单词总算掌握了三四千个,听懂和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法语?半句都不会!
日语,大概率只会小时候看过的《地雷战》、《地道战》中学的“八格亚鲁,米西米西”几句,还有日本动画片中学的“纳尼?一袋米抗几楼,一袋米抗二楼.........神罗天征”总共加起来不到十句!
而这个时代,会英语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的高端人才,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英租界比法租界更“国际化”,街上随处可见英国巡捕、印度锡克族警察,以及逃难而来的富商、学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