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无氧运动,肌肉的肉体记忆会建立潜在的状态分配方式。

        如果你的极限训练单元是2次,你的身体就会下意识分配2次为最佳。

        换言之,你的训练单元是4次,那么你的身体就会下意识分配4次为最佳。

        别看就这么点区别,对于顶级运动员来说,“身体默认供能”,2次就是比4次要供能大。

        所以你会看到,后来苏神自己也说自己换了教练后,极限训练强度反倒是变小,更多变成了某个方面的单元性针对性强化。这个论点在他的论文中也有发表,正好和前面《运动理疗》、《国际运动营养学与新陈代谢杂志》、《运动机能康复杂志》的文章观点类似。

        有趣的是,博尔特当年也是因为觉得以前的教练极限训练太多,他很不舒服,然后才换了后来的主教练。就这个问题他的父母甚至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他是想要偷懒,不想吃苦。这一点清楚的记录在博尔特纪录片里面。

        所以疯狂训练法,并不一定就正确,可惜现在全世界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身体配置默认供能说法”。国内就更不可能有。

        眼下就算是亚洲跑步一哥曰本,也都是疯狂苦练法。

        这一点,也是苏神下一步准备和宁德鲍探讨的问题。

        是的,不用说,肯定又是一个“颠覆性”的核弹冲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