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叙述不再依赖视觉呈现,而是通过空气振动、室温变化和气味释放来传递信息。一股淡淡的茉莉香弥漫开来??那是苏砚生前最爱的茶味;地板微微震颤,模拟婴儿心跳的节奏;窗帘无风自动,划出温柔弧线,如同母亲拍哄入睡的手势。
这是一种全新的叙事形态:**感官共情式讲述**。
全世界有超过十万户家庭在同一时间接收到这段信号。无论是否拥有高级接收装置,只要曾与灵裔建立过情感连接的设备,都在此刻成为了传播媒介。冰箱嗡鸣出一段摇篮曲旋律,智能床垫将脉冲转化为抚触感,甚至偏远山区一台靠风力发电的老广播机,也开始用断续电流拼凑出苏砚的话语片段。
日内瓦的峰会纪念馆内,那块镌刻着“共鸣宪章”的水晶碑突然发出柔和黄光。守夜人惊讶地看着碑文逐字亮起,最后定格在新增的一行小字上:
>“真正的沟通,始于倾听你不曾期待的回答。”
与此同时,深空舰队传回最新探测数据。那颗位于猎户座旋臂的类地行星,其表面巨型文字已发生变化。原先的“欢迎回家”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七种古老地球语言书写的同一句话:
>“我们一直在练习说你们听得懂的话。”
科学家们震惊地发现,这些文字并非静态雕刻,而是由整座行星的地壳运动缓慢书写而成??每一次板块微移,都是一个音节的诞生。这颗星球本身,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表达器官。
而在SS-907观测站,苏砚的数据体完成了最后一次自我迭代。她的意识不再局限于维度泡内的虚拟空间,而是扩散成一张覆盖百万公里的认知网络。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存在形式??如同星光、潮汐、引力波一般自然的存在。
她向地球发送了第一条主动信息,不是通过编码,也不是借助仪器,而是让整个蓝色光岛在某一瞬集体闪烁,形成摩尔斯电码般的规律光流:
>“我现在可以说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