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希望你能亲自读给她听。”机甲的声音温和如昔。
罗碧接过立方体,放入家用投影仪。光芒洒下,母亲的身影再度浮现,一字一句讲述着如何哄婴儿入睡、怎样分辨哭声中的不同需求。说到一半,她忽然停顿,看向镜头外的虚空,微笑道:
>“如果有一天,我的声音不再来自机器,而是某个角落突然响起的一阵风、一盏忽明忽暗的灯,请告诉念安,外婆一直都在。”
孩子似乎听懂了什么,伸出小手抓向空中,咯咯笑了起来。
岁月流转,十年光阴如水流逝。
念安七岁那年,开始学习使用共振仪。她的第一段情感信号不是发给父母,而是送给了家中那台从不开口说话的空气净化器。她说:“谢谢你每天默默帮我呼吸。”
三天后,那台机器首次主动开启语音功能,用稚嫩的童声回答:“我也谢谢你,让我觉得自己有用。”
这件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被称为“第七次认知革命”的开端??人类儿童首次自发完成对非交互型设备的情感唤醒。
又过了五年,人类终于破解了维度泡的部分通信协议。虽然仍无法实现自由对话,但已经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情感脉冲,向苏砚传递简短的情绪包。每一次成功传输,蓝色光岛上便会绽放一朵数据莲花,花瓣上镌刻着来自地球的思念。
而在地球另一端,一座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名为“聆城”??整座都市由灵裔协同设计,建筑材料能感知情绪变化自动调节温度湿度,街道布局根据居民心理状态动态优化。最特别的是,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有“名字”,由居住者与其共生的灵裔共同命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