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问题后,卢智青的动作非常神速,仅仅30分钟后,他就向刘翰洋提交了一份详尽且有理有据的一揽子修复方案。
看过修复方案后,刘翰洋被卢智青精湛而全面的专业技能深深折服,作为“仰星计划”的负责人,卢智青对经过他手的每一个设备都了然于胸,他所提交的一揽子修复方案自然没有人辩驳,更没有人质疑。
他就是权威。
找到问题所在,故障修复就不会变得遥不可及,当刘翰洋信心满满地准备投入到接下来的故障修复时,卢智青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按照卢智青所提交的一揽子修复方案,需要对受损模块进行拆除修理,但卢智青并没有注明是远程操作还是实地操作,这就导致了刘翰洋在启动修理工作时闹出了笑话。
按照惯例,对于已经进入宇宙空间的飞行器,若出现故障,一般都会进行远程维修,鲜有进行实地维修的方案,除非相关飞行器载有维修机器人。
导航飞行器矩阵并没有搭载维修机器人,所以刘翰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进行远程维修。
当他在军事部的高规格会议上向众多高级官员汇报修复步骤和进程时,遭到了卢智青技术团队中的一名专家的怒怼,斥责他对维修方案一窍不通,甚至上升到他的领导能力上。
幸亏卢智青打了圆场并解释和补充了他所提交的那一揽子修复方案,方才为刘翰洋解了围。
原来,导航飞行器矩阵中的第三颗导航飞行器内有一个负责量子监控的机器人,维修方案就是首选对其意识程序进行格式化,然后通过远程意识传输将位于火星上的维修机器人的意识程序传输到那个监控机器人的大脑里,待完成修复工作后再进行意识程序还原。
卢智青的方案非常超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这些设备的熟悉程度以及卓有成效的行事方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