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佛所言,确有其事。”

        他先是坦然承认,随即话锋一转,“然,此事需观其本,而非其表。我佛之门,非审判之庭,乃是渡化之舟。法云禅师当年所见,非是一个杀人凶徒,而是一个愿意放下屠刀,叩首于我佛座前的迷途羔羊。”

        “我佛慈悲,讲究回头是岸。法云之过,在于其慈悲之心,用之非人,错信了那凶徒的忏悔之心。而陆凡之罪,则在于其魔性深植,拒不回头!他手刃仇敌之后,非但不感念我佛门为其留下一线寻仇之机,反而迁怒于整座寺院,将那数百无辜僧侣,尽数屠戮!”

        “功德佛,难道在您眼中,法云禅师一时不察的善念之失,其罪,竟重于陆凡此獠屠戮数百人之滔天恶行吗?若为存小义而舍大义,为全一人之私仇而罔顾百家之性命,这,恐怕并非我佛法之真意吧!”

        这一番话说得是偷梁换柱,避重就轻。

        天庭众仙闻言,不少人微微颔首,觉得此话亦有几分道理。

        毕竟,相较于一个寺庙的处置不当,屠戮数百人的罪孽,确实显得更为深重。

        然而,唐三藏听完,脸上那份平静,没有丝毫动摇。

        “菩萨此言,听之似有悲悯,实则,是混淆了善恶之根,颠倒了因果之序。”

        “渡化与包庇,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