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封疆悍卒 >
        吴山坦诚道:“亭山军现在虽有五万之众,可大半是流民与逃兵,能打顺风仗,却经不住硬仗。上次与官兵交锋,若非靠着地形优势,怕是要折损过半。我知道,没有章法的队伍,再多人也只是摆设。”

        林川点点头:“那吴统领觉得,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最缺的是什么?”

        “自然是严明的军纪与熟练的战法。”

        吴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兵法有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纪为先,战法为辅,才能所向披靡。只是吴某在亭山军推行军纪,可收效甚微,总有人说,乱世之中,先活下去再说。”

        林川闻言笑道:“吴统领,你看到了表象,却没摸到根由。军纪要严明是不假,可要让当兵的守军纪,首先要让他们心中安稳,知道自己的吃穿从哪里来。战法要推行,也是要有背后的粮草供应、军械支持。亭山军如今起事数月,不知军粮从哪来?靠抢官府银库,靠征百姓赋税?还有军械从哪来?靠缴获,还是像今天这样买我的箭簇?”

        吴山的脸色沉了下来:“林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觉得亭山军没有根基?”

        “不是没有根基,是根基扎错了地方。”

        林川语气平静道,“历史上的农民起事,哪一个不是喊着’均田免赋’起事?可最后大多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懂破,不懂立。破了官府的规矩,却立不起自己的章法,砸了旧的粮仓,却建不起新的体系。就像你推行军纪,若只禁掳掠,却不给弟兄们活下去的保障,这军纪又能守多久呢?”

        第453章,亭山军的短板

        吴山沉默片刻,反驳道:“吴并非没想过立。去年拿下池州后,我曾提议让流民归田,按人头分地,秋后只收三成粮。可问题是,眼下正是扩军的关键,粮要优先供军队,底下的将领也说,分了地,弟兄们就不想打仗了。”

        “这就是你们的死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