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垂眸略一思索,就提议皇帝只派出监军,具体领兵不如用地方备倭官。
这些地方备倭官常年在海上练兵,对船、对士兵、对海寇都了解,只要稍加指导,未必不能成为一员大将。
朱祁钰当即点了两个监军南下。
潘筠在钦天监听到消息,嘴角微翘,给陈千户写了一封信,然后卷起袖子去兵部。
因为大森乡银矿是她进献给国家的,国师甚是关注此事,得知倭国起了反叛之心,当即到兵部,要求加入到火炮的改造之中。
“我在大海上跟倭寇交过几次手,对方的火炮和火铳威力不小,我大明军队要在海上争夺霸权,保护我大明商船和百姓,那我们的火器就不能弱于对方。”
潘筠现在是国师,她一不参与政治;二不过手研发财政,就是单纯的在兵部和工部搞个火器研究,还是跟在大匠们身后,时不时的给出一些建议,没人会反感。
百官甚至乐见其成。
谁不知道啊,道士就是天生的工科生,火药都是从他们的炼丹炉里炸出来的。
国师对炼器有兴趣,总比对炼药有兴趣要好吧?
他们还真担心皇帝跟着潘筠嗑丹药,但她当国师快一个月了,她就没提过这茬。
而此时,朱祁钰才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精力无限旺盛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