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二十八)文化热潮促发展,除夕年夜庆团圆
朱喜财局长在一次县局党组会议提出,要加强清溪国税系统的文化建设,让清溪系统浸润着厚重的文化因子,使国税系统在文化力量的推动下,不断提升县局在县里和全市国税系统的文化品位。
可不少局班子成员认为,文化建设是个“虚”的东西,怎么抓、从哪里着力搞不太明白,而且上级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案和要求,认为基层国税局只要收好税完成了税收任务就万事大吉了。
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朱局长在局里召开的中层干部会上,开宗明义,“灵山市国税局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我局交流在邻县国税局担任副局长的郑秋实同志,在他那个县局率先构建了一个邻县国税文化体系。市局领导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了邻县的做法,要求全市国税系统学习借鉴予以推广。我们清溪国税局不能落后,要奋起直追,打造属于清溪国税局的文化品牌,推动我局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现在请大家集思广益,发表具体性的建议。”
各位中层干部就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举措,泛泛而谈,在他们看来,文化建设就是文体活动这么单一的一个内涵,又好比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往里填。
朱局长打断他们的议论,“诸位,你们的发言可能是言不及义啊。对于文化的涵义,学者有160余种诠释。我以为把文化作为动词来解释,具有鞭辟入里的功效,更能体现当下税务文化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文,在古代通纹,是智慧、经验的总结;化,就是教化,运用经验智慧来推动各项事业向前推进。”
朱局长点燃一支香烟,慢吞吞地吸了一口,继续阐述道,“比如宋代的包公、明朝的海瑞、清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海,还有东汉的杨震,就是那个对行贿官员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都是历代的清官,我认为税务文化里面要单独构建一个廉政文化体系,教化税务干部靠慎独、慎权来坚守职业底线。”
朱局长再次要求与会的中层干部都发言畅谈体会。在听了几位的发言,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后,在索然无味中点名春根发个言。
春根思索一会儿后,也点起一支烟,吞云吐雾,抛出一个观点来,“国税文化建设的核心,我认为首先是要培育、树立一种国税精神。”
朱局长望着烟雾缭绕之中的他,饶有兴趣指着春根,“蛮有新意,你展开来讲一讲。”
“国税文化实质上是倡导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国税系统价值观、奋斗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熔铸,是国税文化的高度浓缩、升化和集中反映,是全体清溪国税人的共同意志与精神追求。朱局长,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首先在全局开展一次讨论,提炼出清溪国税精神,这样人人参与其中,以充分展示当代清溪国税人的精神风貌,提升全局国税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同感与文化向心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春根按照刚才听各位发言后写出的一个提纲继续阐述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