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缺口处组装木筏时,陈舟曾想往筏面木板上刷一层防水漆,但船舱内部光照不足,漆干得太慢,着急登岛,他最终放弃了这一步骤。
脚踏木筏,陈舟蹲下倒出了鞋膛中的海水,接着脱下上衣挂在船帆杆上晾晒,仰头打量着旁边高高的船舷。
最艰难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接下来,他得想办法把货物移动到木筏上。
这事倒不难办,物资大多数都装在箱子、麻袋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绳子绑好从船舷上吊着放下来即可。
但这种方式效率不够高,陈舟想找一种更便捷的办法。
望着船身侧面的缺口,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型装卸口岸,来了灵感。
一点点缩短拴在木桩上的长绳,木筏随着绳子变短逐渐接近船身,在距离拉近到1米左右时,陈舟固定了绳子长度,攀住缺口爬进了船舱。
随后,他找出一块长而宽的木板,往木板的前后两端钉上了长条木楔,用以勾住缺口与木筏,防止滑动,接着将长木板从缺口架到了木筏上。
筏身虽然伴着海水摇晃,但木板却十分稳定,成为了一座沟通两端的桥梁。
借助这座桥,陈舟将统计并整理好的,带标记的物资箱搬上了筏子。
考虑到在岛上存放物资需要防水防风防雨以及防野生动物,在第一批物资中,陈舟特意添加了钉子锤子,几十块木板,几张大号帆布和几个空木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