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筏的各个部件制造好后将被搬运到船舱中的缺口旁,然后在那里完成组装,在那里下海。

        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船舱缺口的位置必须高于海平面,以免海水倒灌进船舱。

        但缺口也不能太高,太高就会影响木筏下水。

        而且大海每日潮起潮落,水面的高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取一个最高值,然后再往这个高度上增加半米的保险量,确保安全。

        反复在脑海中推敲着“拆船下筏”计划,陈舟最终没发现明显的瑕疵。

        对于开口的位置与船舱地板高度冲突或木筏沉重无法推动两个问题,他也想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假如合适的开口位置恰好处于两层船舱中间,一面是地板一面是天花板,他就拆掉这块隔层,然后将木箱堆叠至合适的高度,制造一个高度恰当的简易平台放置木筏。

        假如木筏沉重难以推下海,他可以提前将平台搭建出一个向下的坡度,并在坡上放置一排滚木,使用撬棍撬动木筏尾部,就能把木筏送入海中。

        至此,拆船下筏计划已十分完善,大的问题全部考虑到了,倘若实施方案时遇到其它意外,应该也不会太难解决。

        现在只差潮汐起落的时间点以及潮水峰值的高度了。

        原本陈舟记录潮汐规律只是为了趁着涨潮时乘坐木筏上岸,趁着落潮时登船,现在又多了个需求,他必须得把数据记录的更完整详细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