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但没人开口询问。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哪个顶尖技师没点怪癖和奇怪的信仰呢?

        他们只当这是陈瑜个人某种古怪的信仰或术语。

        一根最细的触手精准而轻柔地接入曼恩脊柱上方的主神经接口,另一根则同时连接到他肋下皮下装甲层的能量中继器端口。

        “行了,现在开始全面诊断。放空脑子,别瞎想。老伙计,”他转向一旁的伺服颅骨,“同步监测他的所有生命体征和神经电流波动,我要看到最真实的数据。”

        “指令确认。”

        悬浮的伺服颅骨眼窝中蓝光稳定闪烁,将曼恩心肺功能、激素水平、神经负载等实时数据流投射到一侧的大型光屏上,形成不断滚动的图表和读数。

        在陈瑜的内部视野界面中,来自曼恩身体的庞大数据洪流开始奔涌。

        他强大的数据处理核心如同一个无形的精密筛网,瞬间捕捉、分离、解析着每一段信息。

        曼恩体内那些来自军用科技、泽塔科技以及其他小众厂商的不同年代、不同设计哲学的义体,其运行状态、能量循环效率、信号协议冲突、乃至微米级的机械性能衰减,都被逐一标记、放大、进行穿透性分析。

        陈瑜所展现的并非简单的故障检测,而是一种深入到量子级指令集的、对整套复杂系统运行本质的彻底理解。

        “检测到军用科技‘堡垒-2型’皮下护甲。其算法版本过于陈旧,策略保守,在非战斗状态下仍不必要地维持百分之十五的基础负载,导致能源效率显著降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