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林瑶的困惑
午夜时分的调查局总部几乎空无一人,只有走廊尽头的分析室里还亮着灯。林瑶独自坐在多屏工作站前,面前同时播放着四段不同角度的“镜屋任务”录像。她的眼睛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干涩发疼,但她无法停下来。
右手边的屏幕显示着红外热成像记录——在江淮触碰镜面的那一刻,一股明显的低温能量流从镜中涌出,顺着他的手臂蔓延,而他的体温不降反升,在热成像图中如同一个燃烧的火炬。
“这不合理。”林瑶喃喃自语,暂停了画面,放大江淮周围的能量分布。
根据热力学定律,能量应该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而不是相反。但数据清楚地显示,江淮的身体似乎在释放某种对抗性的能量,抵消了镜中传来的寒意。
左手边的屏幕播放着电磁场检测仪的记录。在灵体显现的瞬间,电磁读数急剧飙升,但波动模式与她熟悉的任何能量源都不相符——既不是电力设备的谐波,也不是自然界的电磁扰动,而是一种更为复杂、几乎像是具有某种...意识的波动模式。
林瑶调出音频分析软件,导入任务中录到的异常声音。经过降噪和频率分离,她捕捉到一段微弱但清晰的女性啜泣声,与苏婉生前照片的声纹模拟高度匹配。
“概率98.7%,”计算机冷冰冰地显示着分析结果,“声源与目标人物苏婉的模拟声纹高度一致。”
林瑶靠回椅背,揉了揉太阳穴。作为一名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探员,她一直相信世界遵循着可预测、可测量的物理定律。超自然现象,在她看来,不过是尚未被科学解释的自然现象。但镜屋的数据挑战了这一信念。
她打开局内的加密数据库,输入自己的二级权限代码,搜索“灵魂本质”的相关研究。
屏幕上跳出了数百份文件,大部分标记着“未证实理论”或“受限访问”。她点开一份标题为《意识残留与量子全息理论》的论文,作者是局里的前任首席研究员阿尔伯特·怀特博士。
“如果意识不是大脑活动的副产品,而是宇宙的基本属性之一,”论文开篇就提出了这个激进的观点,“那么所谓的‘灵魂’或许可以理解为意识在物理载体死亡后的持续性存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