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明显缺陷的储君,更容易被影响,被妥协,被当成维持现状的符号。
为何在李世民春秋鼎盛之时,世家大族对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储位之争,大多保持一种谨慎的疏离,至少不会轻易明确站队?
李世民是凭借赫赫战功和玄武门之变登基的雄主。
对权臣、特别是可能威胁皇权的世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制衡。
他大力推行科举,提拔寒门庶族,本身就有打破世家垄断政治的意图。
在这种强势君主手下,过早、过深地卷入储位之争,极易引火烧身。
一旦被皇帝认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即便是顶级门阀,也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再有就是储君之争充满变数。
在局势尚未明朗前,将家族命运押注于任何一方,风险极高。
对于传承数百年的世家而言,“稳”字当头,延续家族香火、保持影响力是首要目标,而非进行高风险的政治投机。
世家大族的利益并不完全依赖于某一位皇帝或储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