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起初有些不解,不知这位老文臣为何突然前来细说开国旧事。
但听着听着,也不禁被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吸引,特别是听到父辈当年在艰难中决策、运筹帷幄的经历,心中也生出几分感慨。
他随着任瑰的叙述,不时颔首,应和几句:“任大夫与诸位功臣,实乃国家栋梁。”
“先辈创业维艰,孤当铭记。”
任瑰话锋于此开始发生微妙转变。
他声调渐低,语气中的沉静追忆逐渐被一种忧思感慨所取代。
“唉……”他长叹一声,目光扫过殿宇华美的梁柱,微微摇头。
“光阴荏苒,倏忽三十载。当年共商大计的故人,如今安在?慕容罗睺、殷开山……多少俊杰,已为国捐躯,未能得见今日大唐之盛世。即便幸存的,如老臣这般,也已是风烛残年。”
他稍作停顿,眼神略显空茫,仿佛在追忆那些逝去的面容。
“回思当年,众人同心协力,不分彼此,只为平定乱世,安定天下。彼时,功业可在帷幄中谋,但凭才学见识,皆得重用。陛下更是知人善任,量才录用。似老臣这般,本只是太原一介文书,也得陛下信赖,委以参谋之任……”
言及此处,他语气中的感慨愈深,甚至带上一丝难以察觉的郁结。
“然观今日朝堂,衮衮诸公,多为新进之秀。关陇高门,山东士族,寒门才俊……英才辈出,我大唐也出现了盛世之象。陛下圣明,广纳贤才。只是……只是我们这些老迈之人,以及我们的子侄后辈,空负功臣之后的声名,却……却难寻报效之门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