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渊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还不到时候。鬼子这是想逼我们过早动用预备队,他们的主攻方向未必在这里。告诉东线部队,依托有利地形,梯次配置兵力,以班排为单位,灵活出击,打冷枪,放冷炮,不断骚扰敌军侧翼和后勤线。我们要把中条山变成吞噬敌人的泥潭。”

        他走到电台前,亲自要通了正在北麓与敌周旋的一个主力团:“李团长吗?我是谢文渊。你们团不要硬拼,要发挥夜战、近战的优势,今晚组织几个精干的小分队,摸到鬼子营地附近,给他来个‘麻雀战’,打了就跑,让他们不得安生!”

        电话那头传来李团长粗犷而兴奋的声音:“放心吧参谋长!保证让鬼子睡不着觉!”

        第一百章:中条铁壁(上)

        谢文渊放下电话,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种化整为零、避实击虚的战术,正是人民军队在弱势中求生存、积小胜为大胜的法宝。他想起了多年前北伐时,那种更多的是硬碰硬的阵地战,与如今这山地游击战相比,已是截然不同的光景。时代在变,战争的形式在变,他也在不断学习和适应。

        五月十二日,战役进入最残酷的阶段。日军一部采用“铁壁合围”战术,企图将我军某部主力包围于中条山腹地。消息传来,指挥部气氛顿时凝重。若这部主力被歼,整个防线将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

        深夜,指挥所里烟雾缭绕。谢文渊双眼布满血丝,紧紧盯着地图,脑海中飞速运转。敌人的包围圈正在收缩,强行突围必然损失惨重。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包围圈外侧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标注着“险峻难行”的山谷上。

        “这里,”他的指尖重重地点在山谷的位置,“命令被围部队,派出侦察兵,连夜探明这条山谷的通行情况。同时,电令在外围活动的王旅,不惜一切代价,向这个方向发起佯攻,吸引敌军注意!”

        “参谋长,这条山谷地图上标注是绝路啊!”有参谋提出质疑。

        “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谢文渊语气斩钉截铁,“越是敌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往往越存在一线生机。立即执行命令!”

        命令下达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前方的枪炮声愈发激烈。谢文渊站在观察孔前,一动不动,仿佛一尊石雕。只有紧握的双拳,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他不由得想起了十岁那年,跟随母亲在辛亥年的战火中逃离荆州,在长江边的芦苇荡里躲避清军追捕的情景。那时,母亲用银簪换来的半块发霉米糕,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那种在绝境中求生的本能,与此刻是何其相似!民族的苦难,个人的命运,又一次在这历史的关口紧密交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