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砺剑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七月的太行山,热浪蒸腾。谢文渊站在新开辟的训练场上,望着眼前这一百二十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这是总部为利剑分队补充的新兵,他们中最大的不过二十二岁,最小的才十六岁。

        “同志们!“谢文渊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利剑分队的一员。在这里,你们要学习的不仅是杀敌本领,更要明白为什么而战!“

        新兵们昂首挺胸,眼中闪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在他们身后,赵铁柱等老兵肃然而立,脸上带着经历过血火洗礼的沉稳。

        训练从最基础的队列开始。谢文渊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从持枪姿势到战术步伐,要求近乎严苛。

        “枪要像长在身上一样!“他纠正一个新兵的持枪动作,“在战场上,这差一厘米,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正午的太阳毒辣,汗水浸透了战士们的军装。有个新兵支撑不住,踉跄了一下。

        “坚持住!“谢文渊厉声喝道,“想想被鬼子杀害的亲人!想想流离失所的同胞!“

        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新兵猛地挺直了腰板。

        晚上,林婉茹给新兵们上政治课。她不像谢文渊那样严厉,而是用温和的语气讲述抗战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而战?“她望着台下年轻的面庞,“不是为了某个人,某个政党,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同胞,为了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