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可谓辛辣至极,钱侍郎和孙学士气得脸色通红,却又一时语塞。
最后赵王图穷匕见,带着无比的坚定推崇道:“故此,儿臣要力荐一人——江陵府士子,林闲!荐他,理由有三!”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其一,才学卓绝,见解超凡脱俗!”
赵王声音铿锵,挥手论断:“其经义策论,虽用语活泼,看似俚俗然句句切中时弊!所提以开源促节流、义利之辨需分公私、通变利民在于细微处等观点,务实深刻,直指治国根本,绝非寻章摘句之辈可比。尤其应对百万两困局之策,胆识过人思路清奇,已有庙堂谋划之气象。此等见识,岂是李文渊之流能及?岂是张远吟诗作赋可比?”
“其二,心态豁达,临危不乱!”
赵王继续,眼中带着藏不住的赞赏:“贡院九天风波不断,然林闲始终从容应对,甚至能于困局中巧思不断——以自制化妆品套装抗酷暑,携琴抒怀以安众心,更在有人暗中下毒(赵公子之事已小范围传开)危及众多士子时,挺身而出,以自备药散救同袍于危难!此等应变之才、仁勇之心,乃为国效力者不可或缺之品质。试问李文渊、张远可曾有此担当?”
赵王目光扫过面色紧绷的太子和神色闪烁的汉王,最终落在皇帝身上:“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闲出身寒微,全凭自身努力登科。点此人为解元,方能昭示天下。我朝取士唯才是举不论门第,此可极大激励天下寒门学子,巩固我朝根基!”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凌厉道:“反之若点高官之子,难免让天下人非议科举乃权贵游戏。若点世家子弟,亦恐助长党羽之风。唯有点林闲此等寒门俊杰,方能彰显陛下公正无私、天下为公之圣德。方能让我朝科举,真正成为为国选才之坦途,而非结党营私之捷径!”
赵王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褒有贬,更站在了“激励寒门、彰显圣德”的绝对道德高地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