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闲闻讯眼中寒光一闪,拍案而起:“看来还得老子亲自下场!”

        他当机立断,一边让影刹设法拖延暗杀小队的行程,一边亲自修书通过影刹渠道直呈赵王。

        在这封信中,林闲并未因对方是政敌而冷嘲热讽。

        反而站在“平叛大局”的高度,冷静分析利弊:“王爷明鉴,暗杀虽快然如扬汤止沸。匪首毙命,徒使数千群匪成溃穴之蜂,报复四起后永昌必成焦土。王爷失地损兵之责,恐更难辞。届时太子一系必以此大做文章,斥王爷剿匪无能,激变有余,王爷纵斩匪首亦失圣心民心,得不偿失。”

        接着他笔锋一转,提出了一条“先礼后兵,剿抚并用”之策:“学生不才愿借殿下之力冒险一试,潜入匪巢陈说利害,劝那张魁归降。若成则可兵不血刃,保全城池百姓,王爷亦可得招抚有功之美名。若不成再以重兵剿之,亦不失仁义且师出有名。”

        赵王接到这封意料之外的密信,心情极为复杂。

        他捏着信纸,在书房内踱步良久。

        一方面,他对林闲这个屡次让他难堪的“太子党”深恶痛绝,极不信任。

        但另一方面,信中分析句句在理,直指他“暗杀”计划的致命隐患,且林闲主动请缨深入虎穴的胆识,也让他暗自心惊。

        “此子……究竟是何用意?真为国为民?还是想借此机会,为太子在永昌安插势力?”

        他心中疑虑重重。

        就在这时,那位络腮胡首席谋士再次上前一步,拱手低声道:“王爷,容臣再进一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