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三场鏖战(下):双案首!

        第三场是策问。

        这是府试的重头戏,题目直接关乎现实政治。今年的题目是:“论漕运之利与弊及改良策”。

        漕运关系国家命脉,涉及河道治理、运输效率、吏治腐败、民生负担等复杂问题,极难作答。

        多数考生只能泛泛而谈“利在通漕,弊在耗资”的老生常谈,提些“整顿吏治、爱惜民力”的空洞建议。

        考场内一片愁云惨淡,叹息声、挠头声不绝于耳。这题太难了!

        林闲看到题目,却是精神大振!这可是他的强项!结合前世见识和此生观察,他思如泉涌,提笔直书,破题便石破天惊:

        “上峰此问,完全契合本人之前提到的【猪何以长膘】论题——光喂食不防疫,猪要瘟;光防疫不喂食,猪要瘦!漕运亦然,乃国之血脉,通则强,堵则衰,腐则亡!”

        通篇用管理学的视角,将漕运比作“物流供应链”,犀利指出三大核心弊病:

        1.“河道淤塞如血管硬化”:强调疏浚和维护的常态化、专业化,建议设立“河道养护专项拨款”,引入民间资本,按照投资比例收取漕运分红。

        2.“漕粮损耗如仓鼠偷粮”:直言层层盘剥、损耗惊人的现状,提出“定额包干、超额赔偿”的量化考核制,并建议尝试“漕粮折银”局部试点,减少实物运输环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