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就对林闲那份“离经叛道”却又发人深省的答卷印象深刻,此刻更需谨慎处理。

        他首先召来了本次府试的主考官——知府李大人询问情况。

        李知府早从周知县处得知林闲的才华和潜力,更对林闲在漕运、吏治等方面的见解颇为赏识。

        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埋没人才更会打击务实学风。

        见学政垂询,他从容不迫,恭敬回禀:

        “回学政大人,林闲此人,虽年长然思维敏捷,见识卓绝,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府试答卷,看似用语新奇,甚至有些‘俚俗’,但细究其理,皆切中时弊,蕴含经世致用之深意。下官以为,此非‘荒诞’,实乃‘创新’,或许正合大人您提倡的‘返璞归真、注重实务’之精神。张、李二人之举报,恐有妒贤嫉能或受人唆使之嫌,还望大人明察。”

        李知府这番话,既肯定了林闲的才华,又巧妙地将林闲的风格与学政的治学理念挂钩,还点出了举报可能存在的动机不纯,可谓滴水不漏。

        学政闻言,沉吟片刻。

        他本就对空谈浮夸之风不满,李知府的陈述让他对林闲更添了几分好感。

        但为示公正,平息物议,他决定亲自坐镇,举行一场加试!

        “既有人质疑,本官便亲自考较一番。传令下去,三日后,召集本次府试前十名秀才,于府学明伦堂加试一场!题目由本官亲拟,当场作答,当场阅卷,以正视听!”学政一锤定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