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娘连忙点头:“记得记得!三兄弟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你一句话的事”

        “成!那你过来,我教你蒸馒头,肯定一学就会!”

        因为要做的活计不少,屋内空间又有限,李逸索性把院角的木棚向外扩充了半丈。

        他用上山时顺手捡的石块当地基,混合着做土坯剩下的黄土和麦秸秆,在棚里砌了个简易锅灶。灶口对着棚外,烟能顺顺利利排出去,灶身则嵌在棚内,这样一来,既能在外面做饭,烧火时还能当火炉取暖,一举两得。

        李逸先教张绣娘使用石磨。他往磨眼里舀了小半碗小麦,扶着磨柄示范:“推的时候要稳,别太用力,不然磨出来的面粗细不均。”

        一边说一边转动磨盘,雪白的细面顺着磨盘缝隙簌簌落下,堆在下方的陶盆里。

        随后李逸又拿出细藤蔓编的筛子,将磨好的面粉反复过筛,把其中的杂质和未磨碎的颗粒筛出去:“自家吃倒不必如此讲究,但要拿到县城卖给大户人家,做得精细,才能卖出好价钱。”

        张绣娘学得格外认真,李逸也极有耐心,从扶磨柄的姿势到添料的时机,一一细致指导,没过多久,她就能独自熟练操作石磨了,磨出的面粉细腻均匀,丝毫不比李逸差。

        磨好面粉后,李逸又教她加水和面,水温要温不烫手,加水量要循序渐进,揉面时力道要匀,直到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再揉入提前养好的老面,揉成一个硕大的面团,用湿布盖好静置。

        为了培育更多老面,李逸特意又做了两个新木桶,将原来的老面分成三份,每份都掺入新面粉揉匀,密封好搁在炕头继续发酵。

        只要妥善保存不发霉变质,这老面能养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发酵的年头越久,蒸出来的馒头风味越独特,发酵效果也越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