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赶骡车,转念一想,此行并非炫富,若是赶着骡车去,对方定会见财起意漫天要价,反而把事情复杂化。于是李逸用布袋装了两斗粟米,背上箩筐,二人徒步出门。
娘娘村不算太远,就在去乡里的必经之路旁的一个岔路口,这条路李逸走了好几次,张绣娘一说岔路的位置,他便了然于心。
积雪未化,路面有些滑,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抵达娘娘村。
进村前,李逸反复叮嘱陈氏:“到了之后,你什么都不用多说,一切听我安排就好。”
陈氏连连点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娘娘村规模不大,现在只有三十多户人家,李逸拦住一位在路边割茅草的老汉,打听清楚吴大家的位置,循着指引走去。
看到那座歪斜的土墙、漏风的柴门,他不由得皱了皱眉,这家人看着家境贫寒,孩子被卖到这怕是遭了不少罪。
在院门口喊了几声,一对四五十岁的老夫妇走了出来。李逸没有绕弯子,故意摆出怒气冲冲的模样,谎称自己是陈氏的亲弟弟,前来讨要被拐走的侄子。
吴大当即不乐意了,梗着脖子辩解:“谁拐了,谁拐了!你莫要胡说!这孩子是我用粮食换来的,又不是抢来的,凭什么给你?”
李逸顺势提出,愿意用两斗粟米赎回孩子,对方自是不愿松口。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两斗粟米外加六十三钱,成功将孩子赎了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