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主要还是美术风格的问题,《哪吒》面向的是国内观众,很多画面、场景设计是深受中式美学影响的。
《功夫熊猫》虽然也会在国内上映,但其主要目标观众群体还是在北美,也更多的迎合了本土观众的审美习惯。
毕竟,你不能期待一个从未了解过华夏文化的外国人,可以理解中式美学里各种意境、留白、水墨丹青等神韵。
而在剧情方面,也有许多人表示不看好其表现。
《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在名著的基础上改编,其形象本就已经深入人心了,而且有情怀加成,也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角色的距离,降低了观影门槛。
但《功夫熊猫》是一个纯原创的IP,完全是从零起步,这谈何容易啊...
不仅如此,网上还出现了一些“落井下石”的声音。
某些人觉得,这部《功夫熊猫》完全就是一部生搬硬套华夏元素做出来的电影,根本不会成功,属于“丢脸丢到国外”了云云...
对于这些言论,作为编剧的“罪魁祸首”叶知秋倒没有在意。
毕竟,网上从不缺乏这种群体,这种看似无比自负、实际上内心极度自卑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总习惯于站在制高点去评价事物,实际上内心无比希望得到认可,希望借此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