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应先生的问题在于‘心迹何以分别’。

        而崔岘的回答是:我们不必纠缠于‘心’与‘迹’的分别,因为‘迹’,也就是‘文字’,它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器’。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器’中的‘道’!

        这场本就精彩绝伦的辩论,从这里开始——

        再度开始升华!

        台下,年轻的学子们看的心神摇曳、激动不已。

        ‘崔岘师兄大才’的呼声,此起彼伏。

        笔墨风骨。

        松竹品格。

        云水襟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