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少年院长能令岳麓续传圣学,便是对先师最好的蓼莪之思。”
“故,臣斗胆提议:可令崔岘暂领院事,若三年后学脉昌盛,便是天意;若才力不逮,届时易职未迟。”
此话说完,满朝俱静。
赵汝庚,当真好手段!
妙啊!
一直闭眼假寐的次辅陈秉出列,正色道:“少年才俊当效文中子设教河汾,使圣学光被天下,岂必效寻常举子觅封侯?”
次辅的话,令百官回过神来,纷纷默契跟进。
“昔伏生九十传《尚书》于晁错,何曾以官爵论功?今岳麓一脉传承,尤重于此。”
“《礼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今观崔岘之过人学识,正当专司教化本业。”
“洛阳贾生廿岁召为博士,然终老于太学——岂非昭示学统政途本有殊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