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违背了楚凌军改的意志。

        楚凌深知,唯有先以羽林为火种,自下而上点燃底层将士心中的忠勇之志,才能为日后制度变革铺平道路。

        如今要做的是让忠诚与战功成为晋升最硬的凭据,而非出身。

        待风气渐变,时机成熟,讲武堂自可顺势而立,真正成为全军英才的摇篮。

        届时讲武堂不再只是培养将才的场所,更是军心归附的象征。寒门子弟亦能凭战功与忠诚步入其中,真正实现三军之中,人人皆可成才。

        这种自下而上的升腾之气,方是大虞强军的根本。

        制度易立,风气难移,唯有先树典范、再正纲常,才能让忠勇之血流淌于全军脉络。

        羽林之魂,终将化作千万将士心中不灭的火种。

        而在这一过程中,是只有少数能脱颖而出,更多的不是倒在了征伐的途中,就是黯淡退出现役,可楚凌却知道,对于那些底层来讲,如果真有机会与公平的话,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愿意拿命去搏的。

        因为他们渴望的不是富贵,而是被看见、被认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