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有部分大臣,是认可孙斌所提的。

        坐于龙椅的楚凌,看向孙斌的眼神中带有赞许。

        他为何要召开这次特别廷议?

        一个是就核心中枢决策层的角度,让所有人知晓前线战况到底怎样,孙河又是出于何等考虑下,才使得战局一步步朝眼下所推进的。

        拿到前线急递奏报,获悉前线整体动向及战绩时,楚凌就知孙河是何心理下,才决意这样做的。

        这在孙河看来,是一场没有退路的仗,是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打赢的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他个人与家族所承受的质疑和压力,才能真正稳固其在中枢及军中的地位。孙河深知此战若胜,功归社稷,名留青史;若败,则万劫不复,连带中枢动摇。

        因此,他不惜以自身为饵,布此险局。

        紧密围绕这一点,参战的南北两军所派精锐,戍守东域的边军精锐,特别是主要统兵将校,包括征东大将军王昌在内,明知孙河有上述思绪下,却仍选择全力配合,甚至甘愿承受巨大伤亡来换取战局转机,一个个又是怎样的想法?

        闹不清楚这些,即便中枢做的再多,到头来都可能是一场空。

        而紧密围绕上述所提种种,中枢在洞察了这些后,应当去做哪些部署与调整,而针对于可能出现的风波,甚至是变数,中枢又当做出哪些应对之策,方能稳住全局,在这大背景下对应有司该具体去做什么?

        战争机器转动起来,这代表的可不是奋战于前线的精锐,往返于各处的输送力量,更是地方有司、中枢有司要在这过程中当做到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