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科技之锤 >
        当时这话把宁为都给说愣了……

        好吧,当时宁为是真还没意思到,宁思已经通过一年时间发展成了一个全球拥有超过1.2万人的大型研发团队,这些团队几乎都在配合他对芯片的理解,勾勒并验证着三维芯片的结构跟功能。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配合宁思实验室,对于极简eda的投入也开始成倍的增加。

        没办法,现在除了极简eda没有任何一款eda软件能够支持在三维结构体上进行电路设计,且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以往的经验跟设计构图大都不可用的情况下。

        换句话说,大家都下了血本,压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第一次流片不但失败,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成品芯片在高频状态先稳定性出了严重问题,且em不通过,会有芯片寿命不稳定的风险,lvs压力测试不稳定,管脚测试始终是开路……

        严重打击了所有人的士气。

        这也让宁为不得不在这几个月把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芯片这块,并开始检查出现如此多问题的原因。最终总结得也很贴切,芯片检测团队这块还是缺少对三维结构的理解,所有测试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的,这就导致二维布局上的测试虽然能通过,但在三维结构上却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lvs眼里测试不稳定的原因就是一个测试端口层直接连接到了操作层,而没有连接到芯片内部和芯片封装的接口。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芯片内部的信号,例如1.2v信号经过接口后应该进行1.2v到3.3v的转换,然后进入padopening,再通过bonding的金线连到封装上,最终到达芯片在pcb上焊接的管脚。

        设计检验时,因为是三维设计中金线连接太过复杂,按照曾经常规的芯片检验方式并没有发现这个错误,导致最终流片时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是宁为亲自下场重新拟定了check-list的内容,从之前的三百多条直接增加到了1207条。这次是将第一次流片暴露出的问题,全部想到了,还有些可能隐藏的问题,也未雨绸缪的列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