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房间就在楼上,饭局后比利·海勒姆没有直接回自己的房间,而是跟着罗尼·勒敦来到了他的房间。
“好吧,比利,那个年轻人到底想做什么?”坐在椅子上,定了定神后,罗尼·勒敦才开口问道。
比利·海勒姆沉默了片刻,然后开口说道:“他大概是想颠覆整个半导体行业。”
“颠覆?”罗尼·勒敦微微愕然,有些疑惑的重复了这个词。
“是的,具体来说他希望能重新制定标准跟体系,当然这很困难,但很显然,他们是真的在研究这些,并有着海量的数据支撑,这中间涉及到一些非常专业性的问题。您要知道仅就射频芯片一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复杂的技术标准跟难点,但简单来说射频前端商业化的标准就是同样的价格,谁能做到更强的信号跟更远的通讯距离,谁就会成为市场的王者。而对于射频芯片来说这是新设计、新工艺跟新材料的融合。”
“他现在想做的就是革新,具体来说他们已经找到了通过某种方式将碳纳米管紧密排列并沉积在芯片基板上,基板材料包括硅,绝缘体上硅,石英和柔性材料等等这些。换句话说,他们的技术可以直接与传统的CMOS数字逻辑电路进行集成,克服了困扰我们的异构集成问题。如果这些数据模型能被证明,那么对于5G跟未来的毫米波技术来说,的确将会是颠覆性的。”
“问题在于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否真的掌握了这项技术,以及实现这项技术的前置条件,具备大规模生产符合标准碳纳米管的能力。要知道碳纳米管的在微观层面的确拥有着极为优秀的能力,但是如果在宏观层面一些优秀的特性将会消失,或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也是难以大规模普及的技术难点。”
“事实上这种方法已经有很多公司跟实验室都在研究,目前的难点还在于批量生产上,但在他们的数学模型里,似乎已经找到了能够解决诸多批量生产的难点。他们在设计一种仪器,能够通过放置基片,让后设备根据数字化模型,通过电场诱导、晶格诱导和气流诱导等等方式,来实现批量生产以硅碳结合芯片的能力。”
“当然技术说起来简单,但我不确定他们是否能在短期内解决其中许多的难点。比如这种批量制备机械在微观控制界面需要的精度极高,要让碳纳米管在催化剂跟不同诱导类型作用下,按照设计好的芯片图纸生长出来,需要精度极高的诱导效应把控。这种机器的制备难度不逊于最新一代的光刻设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