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啊!”包围圈外围,一个圆脸妇人被挤歪了发髻,咂舌不已,“这才是榜尾,怎么就抢得这般凶?等轮到后头那些金贵的状元探花,这不得把宫门给拆喽?”

        “你懂什么,”一个身穿藏青旧袍的中年书生跳出来,音调猛然拔高,带着复杂情绪地道,“三年一大比,天下士子过独木桥。能中进士老爷的,那就是鲤鱼跃了龙门,凤毛麟角。哪怕是同进士,那也是官身。”

        旁边站着一满脸精明的婆子,三角眼一翻,附和道:“那可不,后头的状元探花那是天上文曲星,是勋贵门阀皇亲国戚碗里的肉。咱们这种眼皮子底下的人家也敢惦记?能挤到这儿的,顶天是富户小吏。金榜题名,脱布衣换朱紫。能抢一个回去做女婿,哪怕撕破脸花大钱,那也是烧了八辈子高香的登天梯。看见没?”

        她指着那些争抢的人群道:“这才是聪明人。现在不抢,之后连汤渣都轮不到!”

        说完这句话,她也奋力往里面挤,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

        此番抢人,正是每三年放榜都要上演一次的奇景,榜下捉婿。

        盖因本朝国祚昌隆,圣主开明,不拘一格降人才,文武之道齐头并进,皆被朝廷倚重。

        每逢春闱放榜,文进士们鱼跃龙门,朱雀大街上高门显贵、富户商贾皆摩拳擦掌,上演一场激烈的“榜下捉婿”;待到秋闱武举揭晓,那些身手不凡、即将获取武进士功名的新贵们,也免不了成为重臣清流,世族豪强眼中的香饽饽,一番争夺同样激烈。

        春华秋实,捉文擒武,几乎成了帝都一项心照不宣的风俗。每到放榜之日,都是一道独特且亮丽的风景线。

        而能在这两榜之上金榜题名的,无论文采还是武功,皆是万里挑一的英才,前途不可限量。捉一个回去,便是家族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倚仗。

        宫墙斜对角,临街的一处“状元茶楼”内,忽然传来一声轻叹:“这就开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